网友评论
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除了晒黑、晒伤,长期暴晒是否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深圳华侨医院肿瘤科李鼎锋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紫外线是皮肤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李鼎锋教授指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UV)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环境因素。长期、反复暴晒会损伤皮肤细胞DNA,引发基因突变,增加皮肤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这三类皮肤恶性肿瘤。
二、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
长期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农民、户外运动者);
皮肤白皙、容易晒伤的人;
有大量雀斑、痣或家族中有皮肤癌病史的人。
李鼎锋教授强调,这类人群若不做好防晒,更容易在中老年后出现皮肤癌风险上升。
三、如何科学防晒,降低风险
1.避免暴晒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应减少外出;
2.做好物理防护:戴帽子、太阳镜、穿防晒衣;
3.正确使用防晒霜:选择SPF30以上、PA+++的防晒霜,户外活动每2小时补涂一次;
4.观察皮肤变化:若痣或斑点出现形状、颜色、大小变化,应尽快就医。
四、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李鼎锋教授提醒,皮肤癌早期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多数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术切除治愈。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皮肤专科检查,避免拖延。
总结
长期暴晒确实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但通过科学防晒、定期检查、警惕皮肤变化,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李鼎锋教授呼吁,养成良好的防晒习惯,就是守护皮肤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