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肝癌术后患者会出现肝内新发病灶或转移的情况,再次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更长。2025年在肝癌治疗领域,介入治疗技术正掀起一场治疗范式的革新。2023 年《NCCN 肝癌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对于直径≤5cm 的单发肿瘤或 3 个以内的多发病灶,介入治疗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当的疗效,五年生存率提升至 70% 以上。这种以最小创伤实现肿瘤灭活的治疗方式,正在重塑肝癌治疗的临床路径。
患者陈老先生2022年11月CT发现肝占位,考虑肝癌,做了手术切除,病理提示胆管细胞癌,手术后接受了半年的化疗和免疫治疗,2023年6月停药。之后定期复查随访,一年后的2024年6月复查MRI发现肝内新发病灶,考虑转移可能。再次手术人体力吃不消,继续化疗反应太大也不行。
2024年7月初我门诊就诊,评估MRI:肝内2个新发病灶,都不是很大,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根治,是目前效果最好反应最小的方案选择。很快安排入院,7月3日接受了肝内新发病灶的介入治疗。2024年7月26日复查MRI:肝内病灶完全灭活,没有活性。
介入治疗的过程?需要住院吗?多久可以出院?
介入治疗采用局麻方式,经大腿根部股动脉穿刺建立通道,将导管放置在肝动脉,造影找到肝癌供血动脉,然后进行局部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手术结束后拔除导管、穿刺鞘管,压迫止血,术后伤口跟输液穿刺后伤口大小一样,没有切口和缝针。如果是HAIC病人,保留导管持续输入药物,结束后拔除导管,压迫止血。住院观察一个晚上,术后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动,出院。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的微创治疗方法,此时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快速有效消灭新发病灶,另外一方面因为微创创伤小,像患者陈老先生一样,今天介入手术,第二天就出院了,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