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运动量不足等,结直肠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何已发现就已经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到底是怎样的,难道在疾病发生时并没有任何可以警觉的信号吗?今日,我们带着疑问采访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汤日杰教授,为大家解答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发病机制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Q1:什么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据病理类型,结直肠癌可分为腺癌、未分化癌、鳞癌、鳞状细胞癌和类癌等。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结直肠癌的95%以上,具体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则是癌细胞未能形成腺管或其他组织结构,表现为高度的细胞异型性。鳞癌和鳞状细胞癌则是癌细胞以鳞状细胞为主,较少见。类癌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由腺上皮衍生而来。
尽管结直肠癌的确切成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中,饮食习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足够食物纤维的饮食习惯已被证实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也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这些都显著增加了患癌的风险。
此外,其他高危因素也不容忽视。大肠息肉,尤其是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前兆。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也会随着病程的延长,显著增加癌变风险。但通过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它。
Q2:为什么结直肠癌早期不易察觉?
结肠癌的狡猾之处在于早期症状与“肠功能紊乱”高度相似,但出现以下组合需立即就医:
1. 便血迷局:暗红色血便混合黏液(左半结肠癌特征)
2. 排便革命:进行性便秘/腹泻交替,便条变细如铅笔
3. 莫名消瘦: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且无刻意减肥
4. 贫血警报:男性Hb<120g/L,女性<110g/L
5. 腹部包块:右下腹固定质硬包块(右半结肠癌典型体征)
Q3:结直肠癌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结直肠癌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其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明了,但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肠道菌群变化、遗传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红肉和加工肉类的过量摄入,以及缺乏运动和肥胖,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因素。快餐的普遍消费,特别是富含红肉的食物,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其次,肠道菌群的改变也是一大因素。现代饮食中的低纤维和高糖脂成分,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使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抑制癌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可能增加年轻人群的患癌风险。代谢综合征,尤其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已被发现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40-49岁患代谢综合征的个体,其结直肠癌风险明显高于50-59岁普通风险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