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在健康体检时会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有的人一看到肿瘤标志物增高就开始紧张和恐惧,以为患上了肿瘤,其实并非如此。汤日杰教授提醒: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应当理性看待。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汤日杰教授指出: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而升高,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对肿瘤的诊断、评价疗效以及监测复发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肿瘤的“小信号”,但你不能简单地把它和肿瘤画等号,因为很多时候这个信号并不可靠。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标志物之一,但并不是只有肝癌会引起AFP升高,像怀孕女性、患有肝炎或肝硬化的人,也可能会有AFP升高。很多得了肝癌的人特别是早期肝癌,AFP往往并不升高 ,而一些非肝癌疾病却会导致AFP异常。所以,肿瘤标志物异常只是一个警示,绝不能就此下结论是得了癌症。
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90%的人不知道的“3做2不做”
3做
①做好随访复查:如果肿瘤标志物只是轻度升高,可以定期复查,动态监控其变化情况。如果多次复查进行性升高,就要进一步检查,以排查恶性肿瘤的可能。
②做好饮食管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遵循“彩虹饮食”原则,多吃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经常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同时,要少吃加工肉类、油炸食品和高糖饮料。
③坚持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帮助控制体重。研究显示,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相关,通过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癌几率。
2不做
①不做过度的检查和治疗: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不要盲目去做检查,更不能听信谣言、自行服药,应根据肿瘤相关科室医生的建议做特定的检查。
②不焦虑:当得知肿瘤标志物异常时,感到担心是正常的,但过度焦虑无济于事,除了按医生的交待做好定期复查外,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更好地应对疾病。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如今用于检查肿瘤的方法也在逐渐增多。当肿瘤标志物异常时,也不用过于恐慌,积极防治,保持健康生活,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