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癌前变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遗传等因素相关,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在面对局部晚期胃癌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正在为胃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篇章。
传统治疗“地毯式轰炸”VS介入治疗“定点爆破”
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介绍:胃癌介入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等器材,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或微小创口,把治疗药物或器械精准地送到肿瘤部位,从而实现对肿瘤的 “精准打击”。这就好比是给癌细胞来了个 “定点爆破”,和传统的 “地毯式轰炸” 治疗方式截然不同。
传统治疗“地毯式轰炸”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化疗就像扔了一个“大炸弹”,对准“癌细胞的营地”就是一通轰炸,管你敌我,只要在范围里,谁都别想跑。这一炸,癌细胞是受伤了,可身体里的“好兄弟”也跟着倒下了。于是,头发掉光、恶心呕吐、免疫力下降、身体虚弱这些问题就接踵而至。
介入治疗“定点爆破”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突出优点。在胃癌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等。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
TACE通过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灌注与血管栓塞双重作用,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降期转化或长期生存的机会。联合系统性化疗可进一步控制全身微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
射频消融(RFA)治疗胃窦部小病灶胃癌
对于早期胃癌或高风险手术患者,RFA可通过热效应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其局部控制率与手术切除相近,且保留了胃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微波消融(MWA)联合术前新辅助治疗
MWA通过高频微波产生的高温迅速杀灭肿瘤细胞,联合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为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那么、哪些人适合胃癌做介入治疗呢?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比如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者癌症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发生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它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结语:
胃癌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正成为胃癌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提醒:无论是早期肿瘤的根治性消融,还是局部晚期肿瘤的降期转化,亦或是联合免疫治疗的探索,介入治疗都在不断突破传统治疗的局限。随着技术进步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介入治疗有望为更多胃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推动癌症治疗向“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