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最新研究,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表示:胃癌,这个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今在微创治疗的帮助下,不再那么可怕。随着医学的进步,微创技术已经成为肿瘤患者的福音。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微创治疗成功救治胃癌患者的案例,希望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56岁的蒋先生,因腹痛伴黑便1月余来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TxN2M1IV期,腺癌),胃周淋巴结转移,食管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贫血。考虑患者为胃癌晚期,重度贫血,给予输血及对症支持治疗,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且患者持续黑便,止血药物效果不佳。肿瘤中心医疗团队结合患者复查影像学及血液学检查讨论后,考虑肿瘤破裂出血,建议给予介入栓塞肿瘤血管。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通过影像引导(如血管造影、CT或超声)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对于蒋先生的病情,我们选择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相结合的方案。TACE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局部注入化疗药物,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而RFA则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直接破坏肿瘤组织,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操作,蒋先生顺利完成了首次介入治疗。术后,他的腹痛症状明显缓解,食欲逐渐恢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根据蒋先生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令人欣喜的是,影像学检查显示,蒋先生的肿瘤体积逐渐缩小,部分肿瘤组织已完全坏死。同时,他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进行一些轻度的日常活动。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胃癌患者,其疗效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类型、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决策。
那么导致胃癌发病的原因有那些?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盐、腌制、熏烤食品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这些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强致癌物质,可直接损伤胃黏膜,诱发癌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病率。
遗传因素:胃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携带与胃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如CDH1基因突变等。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
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如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发病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