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患病比例不断攀升。据统计,50岁以下人群中罹患结直肠癌的案例显著增多,这一趋势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结直肠癌呈现“年轻化”?又该如何有效预防?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中心董文广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强调——早筛查,早预防,才能真正降低结直肠癌的威胁。
为何年轻人更易“中招”?这些生活习惯暗藏风险!
董文广教授指出,结直肠癌的“年轻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饮食结构的改变、久坐不动的习惯、环境因素的影响等,都可能成为年轻人罹患结直肠癌的潜在诱因。
1.不健康饮食:随着快餐文化的流行,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过量摄入加工食品、红肉、含糖饮料,不仅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衡,还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2.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缺乏体育锻炼,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增加肠道毒素累积,从而提升结直肠癌风险。
3.肥胖问题:体重过重往往与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有关,而这些因素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4.压力与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生活压力过大,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对癌细胞的抵抗能力,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可能性。
家族遗传+基因突变,早筛查至关重要
除了生活方式的影响,董文广教授还特别提醒,家族遗传和基因突变也是导致结直肠癌“年轻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约30%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家族史,尤其是患有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的人群,患癌风险更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明确指出,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必须高度重视筛查。若出现以下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
✔排便习惯改变(如长期腹泻或便秘)
✔大便带血或黏液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长期腹部隐痛或腹胀
基因检测和肠镜筛查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并进行精准干预。通过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可显著降低患癌风险,提高生存率。
如何科学防控?董文广教授的健康建议
面对结直肠癌日益“年轻化”的趋势,董文广教授给出以下健康建议,帮助大家降低患病风险: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调节好工作和生活节奏。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提高肠道蠕动。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引发的代谢问题。
✅定期筛查:特别是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或粪便DNA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结语
结直肠癌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董文广教授强调,科学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定期筛查,都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早筛查,早预防,让自己远离结直肠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