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中更为高发。然而,由于其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尿路感染或前列腺疾病,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病情进展至更严重的阶段。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中心窦永充教授提醒,血尿是膀胱癌最典型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应高度警惕,及时筛查,以便尽早干预,提高治愈率。
血尿:膀胱癌的“第一警报”
膀胱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即尿液呈现红色或带血,但无明显疼痛感。这种血尿可能间歇性出现,有时短暂消失,使患者误以为问题不严重,从而延误诊断。
此外,血尿还可能伴随以下情况: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尤其是夜尿次数明显增多;
不明原因的贫血或体重下降:特别是吸烟人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格外警惕;
血尿伴随血块或组织碎片:提示可能存在肿瘤脱落。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物(如甜菜、红心火龙果)或药物(如利福平)也可能导致尿液变红,但这与血尿不同。如无明显饮食或药物因素,应立即就医检查。
发现血尿后,该做哪些检查?
窦永充教授强调,血尿患者应尽快接受以下检查,以排除膀胱癌的可能性:
1.尿液检测:包括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甚至FISH检测,以寻找异常癌细胞;
2.影像学检查:超声、增强CT或MRI,可发现5mm以上的肿瘤;
3.尿路造影:检查是否存在上尿路肿瘤;
4.膀胱镜检查(确诊金标准):直接观察膀胱内部,并可取样活检进行病理分析。
特别提醒:普通B超可能遗漏扁平型膀胱肿瘤,40岁以上的血尿患者建议直接进行膀胱镜检查。
膀胱癌的治疗选择
根据病理诊断,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型和肌层浸润型,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如下:
非肌层浸润型(早期):主要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术(TURBT)+膀胱灌注化疗,5年生存率超过90%;
肌层浸润型(中晚期,无远处转移):建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或新膀胱重建;
肌层浸润型(中晚期,有远处转移):需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如何降低膀胱癌风险?
窦永充教授指出,以下人群的膀胱癌风险较高,应加强筛查和预防:
吸烟人群:50%的膀胱癌与吸烟相关;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染发剂、油漆、橡胶、柴油废气等;
慢性膀胱炎或尿路感染史;
有膀胱癌家族史。
预防膀胱癌的关键措施包括:
✅戒烟,远离二手烟;
✅减少化学物质暴露,接触有害物质时佩戴防护装备;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检查,如有血尿,需进一步膀胱镜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改善生存预后
窦永充教授强调,膀胱癌并非不可战胜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早期膀胱癌局限于黏膜层,治愈率可达90%以上;
✔即使是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经过规范化治疗,仍有可能长期生存;
✔术后定期随访,包括膀胱镜复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监测复发并及时处理。
总结
血尿是膀胱癌最重要的预警信号,任何一次无痛性血尿都不应忽视!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中心窦永充教授提醒广大民众,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时就医检查,是防治膀胱癌的关键。如果您或身边人出现可疑血尿,请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就诊,确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