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绝症?这个观念正在改变
曾几何时,癌症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患者一旦确诊,往往被视为“生命进入倒计时”。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的治疗模式正在发生变革,不少癌症患者已经能够通过长期治疗,像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与癌症长期共存。那么,我们究竟还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把癌症变成一种慢性病?对此,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中心窦永充教授给出了深入解读。
治疗手段的突破:从“猛药”到“精准狙击”
癌症治疗的进步,使得一些类型的癌症患者已经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接近“功能性治愈”。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革命性”治疗手段:
1.靶向治疗: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传统化疗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模式让许多患者饱受副作用的折磨,而靶向治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靶向药物能够精准攻击癌细胞的特定基因突变,如针对EGFR突变肺癌的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免疫治疗:激活人体的“抗癌卫士”
免疫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让免疫系统重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让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窦永充教授指出,在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种中,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3.CART疗法:给免疫细胞装上“导航”
对于血液系统肿瘤,CART疗法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让它们具备精准识别癌细胞的能力,一些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已经获得了长期缓解。
部分癌症已接近“慢病化”管理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优化,部分癌症的生存率已大幅提升。
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高达98%,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长期生存。
前列腺癌:早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
乳腺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幅提升。
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应用让部分晚期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
窦永充教授强调:“尽管不是所有癌症都能像甲状腺癌一样‘温和’,但不少癌种的治疗目标已经从‘治愈’转向‘长期控制’。”
挑战依然存在,我们还需多久?
尽管部分癌症已迈向“慢病化”管理,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多重挑战。
1.癌症的异质性
同一种癌症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这意味着同样的治疗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2.耐药性问题
癌细胞会不断“进化”,导致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逐渐失效。例如,EGFR突变肺癌患者常在使用靶向药12年后出现耐药,必须更换更高级的药物。
3.高昂的治疗费用
目前,CART疗法等前沿治疗手段费用昂贵,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何降低癌症治疗的成本,让更多患者受益,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未来展望:癌症慢病化的关键突破点
窦永充教授认为,未来癌症向慢病管理迈进,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多学科综合治疗(MDT)
通过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让癌症的治疗更加精准、高效。
2.基因编辑和新型疗法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改变癌细胞的“命运”,从源头上干预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3.AI赋能精准医疗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发现癌症,并精准匹配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4.早期筛查普及化
随着液体活检、基因检测等技术的成熟,未来癌症的早期筛查将更加精准和便捷,使癌症在早期就能被发现和干预。
结语:癌症慢病化并非遥不可及
窦永充教授指出:“癌症‘慢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虽然短期内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但随着精准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进步,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将进一步提升。”未来,癌症或许真的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可控的慢性病。
癌症不再等于“绝症”,希望正在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