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那么,如何识别口腔癌的“报警信号”?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中心董文广教授就此问题给大家详细讲解。
口腔癌的常见诱因
董文广教授表示,口腔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以下几点尤其需要注意:
1.长期吸烟、饮酒: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引发口腔黏膜异常增生,增加癌变风险。而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破坏口腔黏膜屏障,使其更易受到癌变因素侵袭。
2.咀嚼槟榔:槟榔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诱发癌前病变,甚至直接促成癌症发生。
3.口腔卫生不佳:长期口腔炎症、细菌感染、龋齿、残根残冠等慢性刺激,会增加患病风险。
4.其他因素:紫外线过度照射、HPV病毒感染、不健康饮食、遗传因素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口腔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如何及早发现口腔癌?董文广教授提醒大家,若出现以下症状,务必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1.口腔黏膜异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白斑、红斑,或局部组织增厚、变硬,需警惕癌前病变。
2.口腔溃疡长期不愈:普通口腔溃疡通常两周内可自行愈合,而持续不愈的溃疡可能是癌变信号。
3.口腔或舌头出现肿块:肿块较硬、边界不清,且逐渐增大时,要警惕癌变的可能。
4.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若口腔持续疼痛、舌头活动受限,甚至半侧麻木,需尽快检查。
5.吞咽或咀嚼困难:若感觉吞咽受阻、说话费力,可能是肿瘤影响了口腔或咽喉部位。
如何预防口腔癌?
董文广教授强调,预防口腔癌的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口腔检查:
✅戒烟戒酒,远离槟榔,减少致癌因素的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和定期洗牙的习惯,预防慢性炎症。
✅定期口腔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尤其是有癌前病变或高危因素者,每半年检查一次。
✅合理饮食,减少高温、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提高机体免疫力。
口腔癌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关注口腔健康,警惕癌症信号,就是守护生命的重要一步。希望大家能重视口腔健康,从现在开始做好防护,远离口腔癌!
这篇文章不仅突出了董文广教授的观点,还对内容进行了原创改写,既保持专业性,也更具传播价值。您觉得如何?需要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