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位于鼻腔后方、颅底下方的鼻咽腔。它是中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也被称为 “广东癌”。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
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表示:鼻咽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EB病毒感染、致癌促癌物以及自身免疫力等。
1. 遗传:鼻咽癌有种族易感性和地区、家族聚集现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欧美后,鼻咽癌的发生率依然较高,但他们的后代发生率逐渐下降,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尽管如此,遗传因素在鼻咽癌发病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2. EB病毒:EB病毒(EBV)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统计,90%的鼻咽癌患者存在EB病毒抗体阳性。然而,EB病毒感染并非鼻咽癌的唯一原因,也不是所有感染EB病毒的人都会患上鼻咽癌。
3. 致癌促癌物:环境中的致癌、促癌物也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咸鱼被认为是导致鼻咽癌的显著因素。研究发现,儿童时代食用咸鱼会大大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中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咸鱼在腌制和脱水过程中会产生亚硝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但其诱发鼻咽癌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4. 自身免疫力:免疫功能下降也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预防鼻咽癌具有重要意义。
鼻咽癌的有哪些症状?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张俊杰主任指出:
鼻咽癌早期常无特殊不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出现以下常见症状:
回吸性涕血
早期可出现时有时无的回吸性涕血,这是鼻咽癌的早期典型症状之一。
耳鸣、听力下降
发生于咽隐窝的鼻咽癌患者,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鼻塞
肿瘤增大后可阻塞后鼻孔而引起鼻塞,开始为单侧阻塞,后发展为双侧。
头痛
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初诊时存在头痛症状,早期多为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的进展,发展为持续性头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
大约 70%的患者确诊时已有颈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作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约占 40%,多为无痛性肿块。
颅神经麻痹
局部晚期患者确诊时可伴发头痛或颅神经损害症状,比如面麻、复视、视力下降、嗅觉下降或消失、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舌偏斜等。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回吸性血痰或鼻涕中带血、单侧鼻塞、耳鸣、耳闭塞感、听力下降、头痛、复视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进行鼻咽部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目前技术怎样鼻咽癌诊断?
需通过鼻咽活检获得病理诊断。大部分鼻咽癌,可以通过常规的鼻咽内镜活检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但对于咽隐窝内病灶、粘膜下病灶,通过常规的活检方法,往往很难获得准确的诊断。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和技术创新,具备咽隐窝内活检、经口超声引导下穿刺等特色技术,为难诊断性鼻咽癌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机会。
鼻咽癌的治疗手段
标准治疗方案
局部介入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根治性的调强放射治疗已经能使早期鼻咽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达到 87%-96%。对于局部区域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可以先行诱导化疗然后再进行同步放化疗。
减毒增效的治疗方法
采用标准的治疗方案,鼻咽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局部介入晚期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85%左右。患者治疗后的后遗症和长期生活质量同样值得关注。
如何更加个体化治疗,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对预后好的患者,降低治疗强度,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质量;而对预后差的患者,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有望给这部分患者带来更好疗效。
结语
鼻咽癌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并不可怕。通过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是预防鼻咽癌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